一、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上一轮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二、我校本轮的参评时间
预计为2025年6月。
三、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四、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旗帜鲜明地强调立德树人评估导向,加强对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考察。
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推行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
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完善“五育”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
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
五、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目标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目标是:“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六、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七、新一轮审核评估“两类四种”评估分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一)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二)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
我校的评估类型属于第二类第一种。
八、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适用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
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理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
九、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让评估流程“优起来”。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十、新一轮审核评估有哪些程序?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一是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
二是学校自评。高校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三是专家评审。线上评估专家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提出需要入校深度考察的存疑问题。入校评估专家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四是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六是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
十一、专家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时间和人数?
(一)线上评估:一般2-4周完成,专家组人数15-21人,外省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
(二)入校评估:一般2-4天,专家组人数5-9人。
十二、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指的是?
1份主体报告:《自评报告》。
3份过程性报告:《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
3份结果性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
新一轮审核评估建立了以《自评报告》为主体,3份过程性报告和3份结果性报告为两翼的“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更加全面、客观、系统地呈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的质量“闭环”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校促进教师投入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十三、对异地校区如何进行评估考察?
异地校区是指位于主校区所在地级行政区(或其他类型的省直辖行政区、直辖市)之外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的校区,如与主校区为同一法人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制式、标题、落款、公章等与主校区相同的,原则上应与主校区一同参加评估,采用同一套评估方案并在《审核评估申请报告》中予以说明。除此之外,须单独申请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在撰写《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时,有异地校区的,应特别说明,独立成章附后。专家组要按照同校同质原则,严格标准,加大对异地校区的评估考察力度,要安排人员深入异地校区实地考察和走访,重点考察异地校区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与主校区的实质等效性;主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情况;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情况等。